close

1997年,是马来西亚极具挑战的一年。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整个东南亚,吉隆坡综合指数狂跌,经济增长率从1996年的约8%降至3.9%,1998年甚至出现负增长。大量公司破产,裁员潮汹涌,失业率不断攀升。与此同时,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因水供协议谈判不顺,导致部分马来西亚劳工的工作准证不获更新,不少人被迫回国。

然而,这一年,马来西亚的国油双峰塔傲然耸立,成为世界最高的双塔建筑,仿佛是国家不屈的象征。

榴莲,这种浓烈而炽热的水果,在这一年成了苦涩的象征。种植面积的扩大让榴莲产量激增,然而农药超标,新加坡对马来西亚榴莲的检验更为严格,大批榴莲被拒之门外,市场价格暴跌,水果商和农民一夜间被现实击溃。电视正播放着这则新闻。这时,他们正坐在电视机前,忙着从榴莲中取出果肉装盒。榴莲的气味弥漫整个房间,部分榴莲已经开始发霉,榴莲虫四处蠕动。这种水果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中心,亦如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。

故事要从叔叔来拜访爸爸说起。叔叔告诉爸爸,他在外听闻老板散布流言,说爸爸手脚不干净,不会帮他招生意,让爸爸的名声变得难听。耳根轻、容易受影响的爸爸立刻激动起来,而叔叔趁机怂恿爸爸辞职,自立门户,出来卖榴莲。

叔叔是吉隆坡巴刹的水果小贩,真正的目的并非为爸爸打抱不平,而是想拉拢爸爸合伙卖榴莲。激动的爸爸经不起挑拨,最终决定辞职,与叔叔合作。

然而,创业并不如想象中顺利。第一次出击,就遇上供过于求问题,市场价格狂跌。叔叔对此毫无策略,也不闻不问,每天睡到中午十二点才懒懒地起床。榴莲需要及时处理并存放在阴凉处,但叔叔的作息让大量榴莲曝晒在烈日下,过早裂开,品质下降。

爸爸焦急不已,每天凌晨三四点摸黑到榴莲园捡榴莲,努力保持最佳品质送到吉隆坡。然而,叔叔却毫不在意,依旧过着悠闲的生活。每当爸爸因生意问题焦虑,叔叔总是轻描淡写地说:“你太紧张了。”

爸爸无奈,只能自己想办法。他把巴刹卖不完的榴莲载到夜市,希望能减少亏损。然而,销量依旧惨淡。看来这一次创业是血本无归了。第五天,疲惫至极的爸爸终于决定放弃,把卖不出的榴莲载回家。

原本对榴莲满怀期待的一家人,看到送回来的榴莲几乎全是开口的,有些甚至开始变质。这些榴莲,有些是因为叔叔迟起,未能及时处理,有些是因为实行“包换”政策,导致大量退货。

爸爸在生意上惨败,回家后向妈妈诉苦。而此时,妈妈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主见。她劝爸爸别再硬撑,把卖不出的榴莲载回家,自己动手加工制做榴莲糕。

然而,妈妈完全不懂制作榴莲糕。但为了支持爸爸,她开始分配任务,让家人们迅速取出榴莲果肉,装盒保存。

榴莲的数量不断增加,他们每天拼命取果肉,但始终跟不上榴莲送回来的速度。门口很快堆满了榴莲。

爸爸终于意识到,生意已经无法持续。他决定与叔叔商讨结束合作。榴莲生意一般是与园主谈好价格,整个季节固定供应榴莲。若亲自捡榴莲,价格会稍便宜,但竞争激烈,讲究速度与经验。即便拿到了便宜的货,卖出的量仍无法覆盖成本,生意坚持了两周,已无力支撑。

叔叔对此似乎毫无意见,也未讨论如何处理欠款,账目最终不了了之。

当时,二姐刚到吉隆坡升学,因合作关系住在叔叔家。然而,合作不愉快,使二姐的处境变得尴尬。叔叔故意刁难,说爸爸是骗子,骗走了卖榴莲的钱。事实上,问题在于他们选择了错误的时机进入市场,又缺乏商业头脑,无法应对危机。

堂妹和二姐同房,因辍学在家,可能对二姐能升学心生嫉妒。她故意弄坏二姐的学室内设计专用的文具,使二姐更加难受。

妈妈知道二姐委屈,但面对榴莲生意失败、国家经济危机,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她暂时忍耐。

与此同时,妈妈开始制作榴莲糕。她将果肉倒入大炒锅,升起木炭火,加糖与水,他们轮流搅拌。榴莲糕渐渐散发香气,但卖相并不理想。翻搅约八小时后,榴莲糕终于成型。妈妈用透明塑料袋剪开,卷成长条包装,迅速塞满冰箱。但如何销售,却没有明确策略。

爸爸因生意失败变得敏感暴躁,他可能还在烦恼如何面对未来。

这一年,爸爸不仅遭遇创业失败,还卷入股灾。股市暴跌,他买的股票也跟着崩盘。家庭经济陷入困境。更糟糕的是,爸爸年轻时曾借名给朋友做银行贷款。朋友于1995年去世,债务落在爸爸身上。起初,他尚能偿还部分,但到了1997年,已无力支付,银行开始上门考察,标记可变卖的资产。家中出现了银行的红条——这,似乎只是噩梦的开始……

爸爸开始想办法做房子转名手续。许多亲戚都开始怀疑爸爸是个信用不良的人。爸爸也开始不再社交,只是偶尔和几个朋友出去喝酒。

1998年,爸爸争取到在一个建筑工地开食档的机会。然而生意也没有非常好。爸爸对这个食档意兴阑珊,直接交给了妈妈。妈妈不善经营交际,可能得罪了工地一些人,他们直接剪断了食档的水源。爸爸没有想要做什么,只是一直在家里睡觉,或是逃避妈妈和朋友外出喝酒。

成长让我困惑。爸爸从英雄变得脆弱,从撑起家计的男人变得不再言语。他不再是我年幼时仰望的那个人。

而妈妈,在这场风暴中扛起了很多责任,最终也未能幸免。2001年年底,她的身体终于崩溃了——心脏病突发,被送入ICU。她的健康自那之后迅速下滑,短短几年间,仿佛老了十岁。心脏细胞坏死40%,身体开始出现水肿现象。2004年9月,她离开了我们。

她的离世像一场漫长的落幕,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头。房子依旧是那个房子,榴莲的气味似乎早已散去,但某些东西,永远留在了空气里,留在了记忆里,无法挥去。

成长,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沉重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粗线条 的頭像
    粗线条

    原来日子已走到这里...

    粗线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