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完成了一个18年前就在整理的榴莲季风的故事。

18年前可能自己还在陷入那股沉重的情绪中,无法很好的整理出这个故事。

曾经和来自Bombay的A导演讨论过这个故事。A导演说这个故事非常有看头,我也不知道是因为那时他要求我做他在马来西亚的情人才这么说,或是这个故事是真的有看头的。

但2025年的2月,我终于整理出这个故事了。还有一些以前想到的情节故事还没有加进去。但整体家庭框架的故事大概就在这里了。

我要很老实的说,要不是chatGPT,这个故事的整理可能有些困难。

一些经济背景和发生的事迹,我可能当时还在非常懵懂。但是我知道是环环相扣的。我所写出的事件ChatGPT都能帮我整理出一些support的事件和当时社会的争议。让我更有把握的写出这个故事。

但这个故事可能比较从我的角度出发。我看着国家时代的改变、衰败、成长、进步。我也看着我的爸爸从创业到失败和他完整的人生选择。

写着这个故事时,我其实很感概妈妈的部分。妈妈可能就真的是一个女流之辈。但是为自己选择的婚姻和爱情,做出了很多的调整和牺牲。在成长过程和她产生过很多的摩擦,当下和她的相处可能不太和谐,也显得非常沉重,她有时真的把我爸爸宠得像皇帝一样。回头看时,她的爱也许比任何华丽的表达更有重量。她有一些值得我学习的精神吧?为爱勇敢和牺牲可能就不是我这种人会做的事。

2007年的时候,我是一边哭一边写着这个故事。但我可能已经老了,进入中年了,情绪已经没有像那年那么敏感了。再加上和我关系最为紧张的爸爸也去世了。我已经到了看完了一个人的完整生命故事,已经可以对一些事下了一些总结。

1997年的那年爸爸刚刚进入了50岁。那是个正迈向中老年的年龄,但也是经验和能力进入成熟的黄金阶段。爸爸可能期盼大展宏图,却遇上了亚洲金融风暴和经济大萧条,直接进入一种生命的风暴。

恨或气我爸爸吗?

其实说恨或气都没有意义。我觉得那是我们的家庭需要一起学习和成长的事件。但当时的我们可能互相指责,过错了一起同在学习的机会。也看到了我爸爸其实在很早已经有忧郁症的现象出现。经济是他最看重的事,那个风暴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人生打击吧。所以他有点自我放弃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粗线条 的頭像
    粗线条

    原来日子已走到这里...

    粗线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