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有些悲伤在年轻的时候看得很大很大,到了中年的时候,是需要用力回忆才能想起的事。

现在的我选择孤僻,一方面有自己想做的事和向往的生活。一方面认清了期待别人是比要求自己更难的事。所以也就不期待了。也不是喜欢这种孤独感,就是害怕再失望罢了。

《挪威的森林》多少也在冲击着我的。我是一个不自觉就会思考很多事的人。喜欢哲学,喜欢思考人生,对自己向往的事会有一定的要求。

童年和少年时期太压抑。所以一直向往自由。青年时期对于自由的渴望,已经到达了无法继续沉默的程度。家人的无法理解,让那分的渴望充满着矛盾、不安的情绪。那种拉扯的过程是痛苦的。但我总想知道,不按着家人给我选择安排的路,人生会过得怎样?

青年时期的初恋,惨不忍睹的悲伤和结束。曾经那像是世界末日的痛苦。

对于前途问题,家人持不同声音的反对和争吵、施加压力、经济封锁、被放逐等等,在刚转进青年时期的我,那仿佛又是另一件天塌下来的事。

进入college因为一直忧郁和扭曲的心理,成绩只能在很低很低的程度毕业了。毕业了,但是我仍找不到自己。

然后妈妈去世了。在信仰和家人之间我必须做决定。这更导致了家人对我有更深的厌恶,和完全的放逐。仿佛信主以后,我就不再是家中的女儿,而是一个欠债者。一辈子也不会得到原谅。

在重重挑战、冲击、扭曲、困惑、张力中,我活到了四十二岁。那些年真的失去了很多很多,成长是充满眼泪和痛苦的。家人不是我的后盾,在职场中也面对了各种面孔和人们那些丑陋的行为等等。这些其实都是成长的代价吧?

经历这些成长的代价,我有活得更好吗?我提升了什么?

对于恋爱这件事,我真的一无所获,都是遍体鳞伤的结局。所以我放弃对于这事再有期待。

关于前途问题。我尝试努力在我毕业的专科工作和学习,但是太曲折了,我放弃了。在放弃之后,我发奋图强学别的技能。我也看了很多书,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知识。我毕业的专科虽没有继续,但是也在我做设计和转行的事给了我一定的好处和便利。我缺少了做设计的知识和基础,我在大众传播学习到的一些分析和市场考察,让我能够在设计这个行业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,却是很多设计师无法理解的。

妈妈去世的事让我真的痛苦很多年。却让我努力去认识我的信仰,更努力的活出我的信仰生命。我也渐渐想清楚我生命中究竟想要的是什么。我也渐渐找到自己,学习和生命中脆弱的自己相处。学会专注在自己想做的事。把所有的痛苦和辛苦缩小。妈妈的去世真的让我很伤心。我却因此学习自己长大了。过去对很多事的恐惧,是因为妈妈的大呼小叫。我因此几乎什么都没有尝试过。妈妈总是认为我不够弟弟醒目,不够姐姐聪明,也间接造成我对自己充满负面想法,有点社恐,不敢踏入社会。但是妈妈的去世,和家人的关系画上了一条无形的界线。我知道再也无人理我,我必须想办法让自己生存下去,渐渐的我学会照顾自己,我学会忍受生活各样的痛苦,我学会拒绝一些自己不想再继续的事。曾经那就是我不敢想象的事,也以为我再也没有未来了。但是信仰中,我看见更多的印证。我在信仰和家人之间做了选择,我被放逐,除了在思想上技术上的成长,做人处事的更成熟一点。我对于家人的那种爱和在意从未因为信主而减少过。若我不曾信主,我大概会很埋怨,甚至很讨厌我的家人吧。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成长,很少女儿不是个性扭曲,情绪敏感,脾气火爆的。在这样的家庭,面对的言语暴力和伤害,也绝对不是小菜一碟的。

在负面的环境成长,人生总是有得有失的。人很难做到完美,无可指摘。但人总要自己做决定和选择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自己。决定了,就不再去里旁边的声音,就做自己觉得是对,是有意义的事吧。改变是需要时间的。若我的家人从未放逐过我,我不会有那样的时间去酝酿、改变自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粗线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